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及未来发展趋势——Todd E.Pilgreen先生访谈

KEY POINTS OF DESIGN&DEVELOPMENT TREND OF HOPSCA:INTERVIEW WITH TODD E.PILGREEN

采访者:陈明龙  理想空间(上海)创意设计有限公司规划师《 理想空间》责任编辑

王涛   上海悦境规划建筑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整理者:陈明龙

被访者:Todd E.Pilgreen上海新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设计总监.tpod工作室负责人。曾担任捷得国际建筑事务所中国区总监.合伙人.作为主创建筑师参与过中国澳门新濠天地、美国拉斯维加斯中心、冰岛雷克雅未克Laugardalur中心、苏格兰拉斯哥堡等多个项目

在2009年之前,中国市场对“城市综合体”的概念还相对陌生,大家对于综合性建筑的理解仅停留在初级阶段。之后,综合体建筑在中国大规模涌现,逐渐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综合体建筑的建设热潮在当下中国城市中处于极速升温的状态。大城市以综合体建筑作为城市标志,人群集聚点,中小城市则纷纷效仿。城市综合体在中国为何受到如此欢迎?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和前景?一个优秀的城市综合体方案涉及到那些关键因素?

早在几十年前,托德(Todd E.Pilgreen)先生就开始了对综合体建筑的探索。他的早期作品已经初步体现了当时他针对综合体建筑在城市中“磁极效应”的想法。

陈:首先,我想先提问有关综合体建筑的发展问题。为什么综合体建筑在中国发展如此迅速?它获得如此青睐的原因是什么?

Todd:“HOPSCA”概念产生到现在只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在中国,综合体建筑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我觉得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政策的支持,二是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群的购买力不断提升,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巨大变化。除此之外,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发展,开发商投资运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使城市综合体操作拓展到实际层面。很长时间以来,综合体设计已经成为我们团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我们看着一个新兴事物在中国一步步地衍变和发展,直到现在,大街小巷都是关于它得话题。这当然不是偶然。综合体建筑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一种趋势,它的创意、理念以及所有当前正在发生的事物都来势迅猛。我的担心事综合体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城市建设工程,有很大局限性。它可能就只是一波简单的“城市潮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最终城市发展又演变成为一种形态。在美国的新城市主义运动中,经济起初是带来各种变化的导火索,后来,这种所谓的变化持续升温,最终演变成一场城市运动和革命。城市综合体最终是否会引发一场变革,还不得而知,毕竟未来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综合体建筑得等级和规模是与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所以我很好奇它在中小城市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中国现在的城市水平越来越高。几乎所有人都希望去城市生活,城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城市综合体目前确实物尽所用,当然提前是在几个特定的城市当中。

陈:在当前,国内许多中小城市也希望建设这种城市综合体,并且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动工建设,这种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对于中小城市是否“超重”?

Todd:我很同意你的观点,这是有关中小城市综合体的问题。事实上,无论是大型城市,还是小型城镇,都想尝试建设城市综合体,然而这并不代表它们都已经具备了建造综合体的充足条件。上海,北京可以建设城市综合体,因为建设条件已经成熟,更何况即便是这样的一线城市当中,综合体一般也是建设在中心城区。至少按目前来讲,在中国城市综合体的主流选址定位应该还是城市中心,二不是郊区。如果是中小城市,在建设综合体之前就应该想好,当地的需求量和经济水平能不能适应这种大型工程的建设。然而从另一方面讲,中小城市的发展正在延续大城市的趋势,他必须做出一些改变——不管是功能还是结构——来适应它当前的变化,因为当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的层级,他就会向另一个方向转变。所以你无法立刻对这件事做出评价。但有一件事要充分引起关注,就是建造一座集办公、商业等功能的城市综合体时,在将一部分人带入(综合体)同时,也不得不将另外一些人迁移到别的地方,继续造成社会分化。这当然是非常糟糕的,会带来一连串的问题,并且会给城市发展和社会造成很多麻烦。显然在此之前,一定要首先确定强有力的应对政策,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么有这样去做。

陈: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曾经提出的“城市磁极”的概念?

Todd:其实这个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和思考。不单是城市综合体,对很多公共建筑同样适用。构成综合体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答案不是钢筋、水泥、而是人。目前出现的多数综合体都是公共性的。特别是在中国,一个综合应该是为一个地区内的城市人群提供服务,它的作用应当是成为社区内的一个兴奋点,一个独特的空间体验场——就好像城市公园一样,虽然它们给人带来一种不同感官体验,但却具有一个相同的目标——聚集人群。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充满人气的综合体和一个私企沉沉的综合体相比,那个更有魅力,更能吸引人?从这个方面讲,综合体不像博物馆、纪念馆那样,需要从设计中挖掘安静、独立思考的空间,综合体就是一个供人群交流、互动的平台。“城市磁极”的概念就是说,设计中要把它对人的吸引力提到一个重点层面来思考,甚至要涉及一些社会学或者行为心理学的内容。如果想要设计一个出色的综合体方案,这些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

陈:刚才您提到要赋予综合体建筑强大的吸引力,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Todd:首先,一个位于城区当中的综合体,想要吸引人群前往,必须从建筑形象上充分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加深人们对它的印象,因此综合体常运用夸张的设计手法来吸引顾客。除此之外,还要充分理解人的“群集心理”营造人群效应。一个具有活力、热闹的场所,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前往。人总会拥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来促使这种“扎堆”现象的形成,比如节日游庆队伍会不断壮大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说第一步是通过建筑堆人产生吸引,那么第二步就是通过人之间的互动将大量人群引导到建筑物当中。接下来,是最为关键的——如何再设计当中体现和创造“场所精髓”。“场所精髓”就是指一个场所最本质的关键点,以及它能够给予人们的空间感受和精神特征。如果创造“场所精髓”,使人拥有流连忘返的空间感受,是整个综合体设计当中最关键的一步。第一,设计要体现场所价值,包括它的内部业态不止,它所包含的服务配置,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第二,要创造个性,增加设计的可识别性;第三,要趣味化空间设计,特别是建筑之间的空间设计要与区域精神达成一致,使人们获得非同一般的城市体验;第四,要仔细斟酌建筑形态和功能之间的组合,例如骨架和交通连接。这个我个人的一点经验。

王:一个综合体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Todd:要考虑的东西很多,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综合体,设计手法也有所不同。我简单提几点。首先要把握设计的东线连接,即连接内外场地,联接过去与未来,联结自然体验与精神探索等。还有建筑的体量关系,总额体建筑的体量比较巨大,所以在体量关系方面要仔细斟酌。例如要充分满足规划对退界和高度的限制要求,也要保持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关系等。建筑表现也是综合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综合体一般都包含高层和底层两部分。建筑的地区表达了一种时间的层次感,因此基座的设计应该表现出沉稳、坚固的感觉,建筑的高层部分则采用玻璃等轻质材料体现顶部的空灵感,增强建筑与天空的贴合度(指高层建筑与天空背景的结合)。涉及到下沉广场和步行街部分时,可以结合城市文化和中国元素做一些细部上的点缀,这样可以令涉及更加生动有趣。最后是业态组织,“城市综合体”的名称由来便是多种城市功能的融合,所以要充分协调不同业态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要基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作多方面考虑,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人在建筑中的交通流线来组织和引导。只有如此,设计才有价值和实际意义。

王:有人说综合体五彩缤纷,趣味十足,而有人却说综合体不那么“有趣”相比它的大规模和大体量,传统的小街道、小型商业、小房子更让人钟情。这会对综合体的设计产生怎样的影响?

Todd:当然这也是我不喜欢这种将所有功能打包捆绑在一起的原因。中国有如此之多的人,供需量很大,但快速的建设却让城市千篇一律,这儿一栋高楼,那儿一处购物中心,如同碎片散落在城市当中,因而我们要去寻求解决办法。正因为城市中有如此大量的人群,我们才不得不修建综合体,这并不代表我们一定会喜欢它。因此在设计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我们要通过它来塑造具有生命力的城市,与此同时,街道的布点以及沿街商业的设计也很关键。这正是上海的迷人之处,有很多小街小巷,好像没有那么多的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尺度,令人感到舒适惬意的同事,也能唤起城市的记忆。在这个方面,北京就大为不同,道路都很宽敞,建筑体量都很巨大,但是缺乏人性化。因此当人们进入一个城市综合体,他们想要发现这个建筑里面有什么,人们想要获得一种归属感——正如我们在街道中获得的那样。当我们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建筑物最初的涵义,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美观的庇护所。而在同时,建筑也要与周围环境发生共鸣,假如成千上万的建筑物与环境没有关联,人也会感到不舒服。

王:城市综合体多功能集于一体,有人说这样可以使居民享受更加高效的生活,而有另一种反对的意见认为,综合体建筑就如同城市当中的一座孤岛,里外两世界,与周边格格不如。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Todd:我不得不说,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成为现实,因为城市综合体确实就是这样。假如我们不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和周边环境做一个生动有趣的结合,而只是从建筑本身出发,那么它就会被孤立。正如我之前所说的那样,综合体从它对人产生吸引开始,到将人带入建筑当中,整个过程都应该是非常自然的。对已很多建筑,你要尽力弱化它与周边环境的边缘性,才不会使设计显得很死板。我们在设计时思考的时将综合体的内外部融为一体,所以必须专注于塑造一种类似于人们对于家庭的场所归属感。我们的设计会给人产生足够的吸引,也同时令人感到轻松。假如不考虑这些因素,即便你有很棒的想法,做的设计外形很炫,依然会存有缺陷。毕竟建筑是要融于城市的,你甚至要考虑一些很细嫩的条件,比如街道的边界、地铁站出入口的位置、周边的学校等。只有这样,才能让设计的综合体在城市中鲜活起来,才能与人之间产生共鸣,从而融入城市当中,切实发挥效用,有一种情况,比如说业主现在有一块地,他邀请你在上面建设他想要的东西,有可能会和原来的城市环境大相径庭;身为一个设计师,我们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但是作为城市规划师或者一个城市思考者,你必须去引导你的客户。所以所,综合体并非孤岛,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设计去达到一个平衡,并且以城市角度去思考它的作用。

王:您怎么看待“综合体是中国城市的未来”这种说法?您认为综合体正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Todd:我认为很难说综合体就代表中国的未来。但近年来它在中国的建设确实很活跃,这是事实。我们的设计很有可能要过很多年才能建成。今年或者明年回有很多综合体别设计和实施,期间有些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下一步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实际效果如何,能否达到预期,因此这将影响我们思考的方向。所以,我确实认为综合体至少可以塑造一种未来的可能性,但是因为城市和环境各异,建造起来的综合体也各有差别,所以无法判定哪种将来成为主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一个城市试验建造综合体,多个城市就会效仿。人们走到综合体内部去办公、购物和生活,这就是现状,并且会成为一种大潮流。我不认为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有哪个国家已经做好准备迎接这种冲击,但综合体在中国发展如此之迅速,必须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对待,货继续发展,或被淘汰。我知道它不适合欧洲,也不适合美国。世界上其他国家建造的综合体仅仅相当于中国四线城市的水平,因此我们要有足够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不久以后,综合体在中国的发展会达到巅峰,它们能否发挥作用,人们对它的看法将会发生怎样变化,到时便会分晓。我们周围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全球变暖,生态问题、能源问题、其中中国就占了20%。我们在变化、发展、综合体的未来会怎样?在中国,综合体的发展就直接受到政府的干预的,是否能放慢速度或者另一种建筑形态来代替综合体,似乎都取决于政府。所以回过头来,综合体将会怎样发展,要看政府下一步的动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