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孟母三迁为佳邻,而现代孟母族买房为名校。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并催生出“教育地产”这一名词。如今,名盘与名校的联姻更是创造了诸多的业界神话。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逐起这个在房市冬季里一枝独秀的教育地产,并探寻它的发展形式和增值手段。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如果将教育地产比作同心圆,圆心当然就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品牌则是核心内圆,外圆即是与之相连的高品质住宅地产及相关产业,而建筑设计作为半径,其几分几毫的延长都会给这个项目的价值带来几何级别的增长。

   

对手握这一圆规法则的梅策迎来说,他参与的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可以说是“名校+名盘”模式的成功案例。对于“最美学校”的赞誉,设计师觉得“美”只是业主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表达,而“最美学校”也有不美之处。从“最美校园”设计得失的分析中,梅策迎可以找到如何通过对素质教育发展趋势的适应和对可持续价值链的把握,从而获得教育地产持续性增值的半径法则。

 

首创性——缔造适应品牌价值的风格半径

 

对于“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建筑风格的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这是“最美”中学的最大特色和成功因素,梅策迎如是说。

 

当时南海学校的项目否决了原先另一家设计单位的方案,选择了中小学教育建筑中未曾尝试过的地中海系风格。现在采用的方案中,校舍主体是西班牙建筑风格,不仅与周围住宅区中信山语湖的大盘整体风格相得益彰,且这种起源于美国南加州早期的教会及修道院的风格,本身即具有庄重典雅却不失亲切质朴的学院气质。

 

这份大胆和自信,源于建筑设计者抓住了教育建筑形象日趋多元化的趋势,并找到了其与开发商对品牌统一性的契合点,让设计的半径衔接起品牌与住宅项目的内圆与外圈,实现了对品质的追求——不管是学校的品质,还是项目的品质。

 

但教育建筑设计并不是单纯为了配合周围的楼盘项目,舶来品不一定能接通中国教育现状的“地气”。创新,是大道。圆形音乐广场和方形中庭形成了“外圆内方”的设计构思,外国的建筑风格经过中国式的处理,孕育出的是校园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脉承和人文内涵。

 

我们嘴边常挂的“要让开发商、学校、主管教育的政府”实现共赢,并不单纯是让设计符合这三方汇总后的意见或平衡过的决案。市场导向下,教育建筑设计者心怀的,应该是业主,还有业主的下一代。因为他们才是市场的目标、需求所在和真正享受价值的主体。

 

南海学校的整体设计,在布局上以学生为人性化考量,这是梅策迎最为得意和满意的地方。校区以学校内广场作为南北轴线的起点,主轴为办公综合楼,西侧为教学实验区,轴线北段接食堂和风雨操场,北部是宿舍区,从学生课堂到食堂和各区的流线流畅、一气呵成,给学生的直接感受就是使用方便和高效。

 

梅策迎常提到:学生安全无小事。南海学校的设计先从“小事”中确保学生的安全:护栏高度达到1.2米,架空层柱子做了圆角等防护处理;主入口设置于校区南侧的非主干道上,尽量把上下学高峰接送期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小,也提升了学生与家长进出的安全系数;针对地块所处的佛山地区常见的溶洞——这一地质条件,工程采用了比较独特的桩型,施工时驻有电子工程师在现场边采集数据边制定处理方案,确保校舍建成后的安全性。教育建筑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首先要为校园安全筑起最前端的防护层。

   

那些年琢磨过的细节,现在想来,再精益求精也不为过。仅就授课最需要的安静来说,设计者特别将教学区远离城市主干道,让运动场位于校区东部并紧邻大马路,有效隔离来自道路的噪声,形成相对安静的教学环境。“当然,如果在教学区使用塑胶地面会更加安静。” 梅策迎对那些“最美”校园的瑕疵和遗憾直言不讳。挑刺,也是一种对品质和品牌的一念执着。

 

自由度——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空间半径

 

校园的美,风格是外在,而以空间和氛围为代表的内在美,才是让这份美感常态化的钥匙。

 

随着教育思想和体制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施行和深入,国内的中小学校园也正在由以满足“教育”实施为主的空间,尝试向以满足“学习”为主的空间环境转变。前瞻的教育建筑设计者早已着手室内外环境及空间气氛的营造,倡导学校空间环境的人性化和生活化。梅策迎就此归纳了“最美”中学在素质教育发展方面的空间构建上跨出的几小步。

 

说到空间环境的“转型”,其中开放、自由、灵活空间的出现是最有代表性的。让学校室内空间开敞、畅通并能按需自由划分,是最通常的做法。空间上的张弛有度,就是南海“美”的法度:由于南海学校的用地比较紧张,设计者通过组合型规划方案提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将食堂和体育馆结合在一起,既节约空间又能弹性使用;另一方面,由于整体项目对内部空间的要求比较舒适,不仅是宽敞的大教室,连宿舍也告别了8人挤在一起的“螺蛳壳”时代 ,6人一间的宽敞空间,让寄宿制学校中的学习和生活都从此“大不同”。

 

从时间上讲,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时间相对较长,除正常学习以外,休息、游戏和交往等都是正常的活动内容。把学校作为具有生活情趣的环境进行设计处理,是现代中小学学校建筑构思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师对入口、门厅、餐厅这些小空间进行增添和改变,使其具有浓厚的情趣,这与教室的规划同等重要。在南海学校教学楼的每层都设有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转角交流教室,教室内设有桌椅。据反馈,该教室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另外,宿舍区的洗衣房等也创造了一定的活动空间——不仅在学习方面,生活琐事也成为交流的主要话题。可惜由于工期的紧张和风格的局限,室内装修水平不是特别高,特别是造型和色彩设计方面还是逃脱不开单调的灰白色。梅策迎认为,如果能进一步规划适应学生心理的多样化室内装饰,对学生身心健康及情操形成都会产生一定的“正能量”。

 

不仅是室内氛围的构筑,室外环境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尽量创造更多室外停留时间,使学生很方便地与自然接触,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读书、嬉戏,陶冶情操,培养对自然的热爱,这都影响着成长中的学生们未来人格的形成。

   

操场是玩耍的战场,下课是短暂的天堂,那是多么开心的事;下雨就没有体育课,下雨就没有运动会,那是多么扫兴的事。人们总叹息应试教育扼杀了多少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往的学校建筑中除校舍与运动场被重视外,对室外场地的游戏、玩耍功能考虑的甚少,现行的“规范”“规定”也很少具体规定这方面的内容。学校建筑设计,特别是实际工程设计,往往由于用地有限,在优先确保安排运动场和校舍用地外,游戏的空间及场所常常被忽视或被认为可与运动场合用。南海学校从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新型学校出发,不仅在理念上确立将室外作为游戏空间,在设计实践中也进行了积极探索。设计方案切合南方的开阔和多雨的环境,用底层架空和单体建筑物之间的风雨连廊创造出的灰空间,让学生在下雨时也有了多个通行和活动的空间。

 

这些融汇在日常使用中、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空间的自由与灵活,给了“最美”中学崭新和美丽的灵魂。

 

续航力——整合适应社区发展的文化半径

 

从学区房,到现在常用的开发商与名校合作办学,“教育地产”总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升级换代,开发模式也正走向多元化。新城区、新楼盘的教育配套被不少开发商认为是楼市冬日里的求生法宝,设计师抓住望子成龙的现代买房人越来越看重的“教育含金量”以及子女成长环境品质的心理,抓住名校光环,大打“教育牌”,宣传“教育社区”“人文社区”的旗号,既满足了政府填补郊区教育资源空缺、促进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为自己的楼盘增加了销售砝码。

 

事实上,教育社区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也不是随着校舍竣工、项目交房就能真正实现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通常不过三五年,而教育则是长线投资。真正的教育社区不仅仅是一项配套设施,而是要真正树立起长期性经营的思想实质。这其中,学校起着关键的作用。令人一见倾心的校舍校园、完备的教育设施投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保证了高质量教学水平,从而使这一教育社区产生持续不断的吸引力。开发商不能将目光只放在学校上,发展家教产业和娱乐产业等配套服务以扩展教育社区的内容和方式也至关重要。

 

能引援名校并成功合作,这意味着开发商应当具备整合教育文化资源的能力。梅策迎口中的南海学校不仅仅是社区里的一个为中学生提供教育的场所,也是面向社区及社会、开放并融合的文化核心:南海学校的运动场和一些体育场馆是向社区开放的,学生们的高尔夫球课使用的正是社区里的球馆,这种合理的资源整合和共用正是构建真实教育社区、实现社区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表现。

 

“教育地产”不是只卖搭配好学校的房子,而是未来将形成的居住文化!培育真正的人文社区才是“教育地产”真正目标的所在:你能看到,学校里的孩子正逐渐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角和邻里之间的纽带,孩子是台上表演的表演者,业主是台下幸福的观众。家、校、社区联动发展素质教育,打造特色文化,创建社区别具一格的文化氛围。

 

社区文化是一个不断积累、沉淀的过程,而教育是社区文化工程最坚实的基础,也是社区文化氛围形成的根本。基础教育是社区文化的基石,是最基础的苦功夫。未来的教育地产所打造的人文社区,会是一种整合“社区+家庭+学校生活”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既为业主的下一代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也为业主本人提供教育文化服务。

   

以南海学校为代表的名校名盘作为“教育地产”的先行者,用美丽和美丽背后的价值半径,做出了最初的率先示范。

 

作者:梅策迎  佛山市欧浦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建筑学博士

本文转自《当代教育建筑最新设计》